2020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 计划 |
考试科目 | 备注 | 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
030 材料科学系
|
|||||||||||||
材料科学系概况
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三大主要发展领域,其中,新材料又是汽车、航空、通讯、家电、IT、生物医药、国防、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基础。本系前身是材料科学研究所,1982年复旦大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组织物理系、化学系部分人员设置,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具有工科性质的材料学科的几个单位之一,1986年3月正式建立校直属的材料科学系。学科领域和具体研究方向的设置宗旨是避免与传统工科院校的金属、陶瓷、混凝土等大材料重复,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复旦大学的特点,力求从“特、新、功能”三个方面开展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和应用开发。 本科专业3个:“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方向)” 硕士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物理电子学”;“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 博士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部分)”; 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物理电子学”纳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机构:功能聚合物薄膜材料;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新型能源材料;材料可靠性与设计等。基地: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分析中心;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研究中心;专用材料与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高校电子与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TFT-LCD关键材料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参与);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等。
【师资力量】 材料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29位、博士生导师33位(含国防口聘任教授1位)、副教授26位,约50%的教师具有海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留学经历。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青年千人”4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3人,以及一大批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人才以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等。孙晋良院士、褚君浩院士等为我系兼职教授、德国Hartmann 教授为我系名誉教授。
【科研状况】 近五年来,本系教师共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共计340 |
|||||||||||||
余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14300余万元,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际应用成果;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近一半发表在IF3.0以上的国际著名期刊上;五年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3项;科研人均产出一直处于复旦大学各院系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奥运会、世博会、国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国防工业、汽车工业、建筑工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省部及行业协会科技奖励共3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
【培养目标·教学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未来的学术和行业精英。 教学特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莙政学者”、“望道学者”、“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挑战杯”等学生科研活动;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本科生获得去海外著名大学交流交往的机会,培养“国际化视野”。
【深造·就业情况】 本学科培养的学生深受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欢迎,毕业生主要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或国内学术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重点企业就职。已有1人获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分别获2007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根据国际ESI学科排名,复旦大学材料学科处于世界同类学科第41位(即位于世界最好的约700所材料研究机构中的第41位)。材料科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在我校一直名列前茅。 |
|||||||||||||
60 | |||||||||||||
080501(学术学位)材料物理与化学 |
1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0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综合知识②030002英语(含专业英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导论②030004材料结构与性能 | ||||||||||
01(全日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分析研究及其应用 | |||||||||||||
02(全日制)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 | |||||||||||||
03(全日制)光电子材料 | |||||||||||||
04(全日制)半导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 |||||||||||||
05(全日制)新型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与开发 | |||||||||||||
06(全日制)功能涂料制备及其树脂的分子设计 | |||||||||||||
07(全日制)新型复合材料 | |||||||||||||
08(全日制)功能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
09(全日制)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 | |||||||||||||
10(全日制)有机无机杂化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 |||||||||||||
11(全日制)材料失效分析 | |||||||||||||
12(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 |||||||||||||
080502(学术学位)材料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0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综合知识②030002英语(含专业英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导论②030002材料分析③030003材料制备与加工④030004材料结构与性能 | ||||||||||
01(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 |||||||||||||
02(全日制)功能涂层材料 | |||||||||||||
03(全日制)新型复合材料 | |||||||||||||
04(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 |||||||||||||
05(全日制)生物高分子材料 | |||||||||||||
06(全日制)材料失效分析 | |||||||||||||
080901(学术学位)物理电子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53大学物理 |
复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综合知识②030002英语(含专业英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导论②030002材料分析③030003材料制备与加工④030004材料结构与性能 | ||||||||||
01(全日制)纳米电子学 | |||||||||||||
02(全日制)薄膜物理与技术 | |||||||||||||
03(全日制)电子光学与信息显示 | |||||||||||||
04(全日制)纳米光子学与光纤技术 |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 |
3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0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综合知识②030002英语(含专业英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30001材料科学导论②030002材料分析③030003材料制备与加工④030004材料结构与性能 | ||||||||||
01(全日制)集成电路制造与微分析 | |||||||||||||
02(全日制)功能涂层材料 | |||||||||||||
03(全日制)新型复合材料 | |||||||||||||
04(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 |||||||||||||
05(全日制)生物高分子材料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法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化学系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物理学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 2019-9-27·2020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考研招生专业目录